9月18日下午,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真空专业师生走进合工大附中,为该校六年级全体同学带来一场主题为 “解密真空” 的科普教育活动。活动以趣味实验、历史故事与知识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让抽象的真空科学变得生动可感,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科学探索热情。

一、精心筹备:凝聚专业力量,打造优质科普课堂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学院是中国真空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真空学会理事单位。学院高度重视科普资源的转化与传播,精心组建了一支由真空专业师生构成的真空科普团队。活动筹备阶段,团队成员充分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围绕 “真空” 核心主题设计了 “历史故事引入—核心实验演示—知识拓展延伸” 的完整流程,同时准备了马德堡半球、玻璃罩闹钟、喷泉实验装置等教具,将高校实验室资源 “搬” 进中小学课堂,为同学们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

二、趣味互动:实验与故事结合,解锁真空奥秘
活动现场,科普团队通过“故事+实验”的形式,引导同学们逐步探索真空的科学原理。
马德堡半球的 “大力挑战”:科普队员将两个塑料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内部空气形成真空后,周围大气压牢牢“锁住”半球。现场同学轮番尝试拉开半球,却始终无法成功——当科普队员介绍 “历史上需16匹马向相反方向拉才能将半球拉开” 时,同学们不禁惊叹于大气压的 “力量”。

神奇的声音消失术:将闹钟放入玻璃罩内,随着抽气泵逐步抽走罩内空气,闹钟的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几乎听不见。科普队员解释:“声音的传播需要气体、固体或液体等介质,而真空中缺少传播介质,因此声音无法传递”,让同学们直观理解了声音传播的科学原理。

不可思议的喷泉:在注水口持续加水时,右侧喷水口不断冒出水流。原来,左侧瓶子加水后挤压空气,导致右侧瓶内压强增大并超过外界大气压,两侧压强差推动水流喷出——这一实验让同学们明白了“压强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此外,科普队员还解答了同学们关于“真空是否什么都没有”“人暴露在太空真空环境中会爆炸吗”等疑问,明确“科学定义上,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的环境都叫真空,且不存在绝对真空”。
三、知识延伸:从生活到前沿,拓宽科学视野
实验过后,科普队还带同学们解锁了 “真空的另一面”:从每天吃的真空包装食品、保温的真空保温杯,到家里的真空吸尘器,原来 “真空” 早就融入了生活;更提到科学岛托卡马克、“天琴” 1 号卫星探测引力波时,“超高真空环境” 是关键保障——同学们听得入神,纷纷举手提问:“太空中的真空和我们做实验的一样吗?”“芯片制造也需要真空吗?” 好奇的种子,在这一刻悄悄发芽。
四、活动成效:点燃科学热情,践行科普使命
本次科普活动得到了合工大附中师生的高度认可。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 “原来真空不是‘空的’,还有这么多学问”“实验太有意思了,想再试一次”,科学探索的种子在心中悄然发芽。 这场 “真空之旅”,不是终点,而是科学探索的新起点!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科普队未来将继续把高校的专业资源转化为科普力量,搭建中小学与科学探索的桥梁,为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文:尚安然,图:尚安然/于振华 马培勇/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