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2018-01-16

各系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动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培育提升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备战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创青春”)。经研究,决定举办第十一届“合力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暨“创青春”校内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为确保大赛顺利进行,学校成立竞赛组委会和评审委员会。竞赛组委会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梁樑担任主任,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陆林等有关校领导担任副主任,财务部、教务部、研究生院、科研院、学工部、校团委、校友会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各单位相应成立包括教务、科研、学生管理等负责人在内的竞赛工作组,负责本单位作品的征集、汇总、审核、初评及推荐工作。校评审委员会主要由各相关学科专家组成。

二、参赛资格与作品要求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主要含创业计划类、创业实践类和公益创业类等三类赛事。

创业计划类:面向我校在校生,以商业计划书评审、现场答辩等作为主要评价内容。项目未在工商、民政等政府部门注册登记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形式。

创业实践类:面向我校在校生或毕业未满5年的毕业生,以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参赛团队第一负责人必须为申报项目(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法人代表或(个体工商户)经营者。项目已在工商、民政等政府部门注册登记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形式。

公益创业类:面向我校在校生,以创办非盈利性社会组织的计划和实践等作为主要评价内容。要求学生以服务社会、开展公益事业为主要内容,借鉴商业运作模式,落实完成一项具备一定水准、可持续发展的公益项目。应满足以下条件:拥有较强的公益特征(有效解决社会问题,项目收益主要用于进一步扩大项目的范围、规模或水平)、创业特征(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运用前期的少量资源撬动外界更多的资源来解决社会问题,并形成可自身维持的商业模式)、实践特征(团队须实践其公益创业计划,形成可衡量的项目成果,部分或完全实现其计划的目标成果)。

三、赛程安排

1.2018年1月上旬,宣传发动。各单位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大赛,召开学生参赛动员大会,并动员专业教师进行指导,鼓励广大同学按照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原则选择优质创业项目,组建强有力的创业团队。

2.2018年1月中旬,项目申报。各参赛个人或团队应在团队第一申请人所在单位进行项目申报,各单位要对拟推荐校赛的项目进行初审选拔并利用假期优化提升。

3.2018年3月,复赛。评审委员会对所有申报作品进行书面评审,从中遴选优秀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并给予作品修改意见,进一步提升作品质量。

4.2018年4月,决赛。各参赛个人或团队将修改完善后的作品提交到竞赛组委会,评审委员会根据作品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情况,研究确定作品获奖建议等级,报组委会复核。

5.2018年4月后,备战“创青春”省赛、国赛。在学校竞赛的基础上,本着综合考虑、好中选优的原则,研究确定参加省赛和国赛的备选作品,并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升。

四、奖项设置

参赛项目最终综合评定校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和三等奖10项。分别给予奖励10000元、6000元、3000元和1000元。

竞赛将根据各单位组织和申报作品情况,评选出1个“合力杯”、2个“优胜杯”及优秀组织奖若干,分别给予10000元、4000元和2000元奖励。对荣获一等奖以上(含一等奖)作品的指导老师,授予本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在省赛、国赛中获奖者,学校按照《合肥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活动奖励办法》(合工大政发〔2018〕1号)进行奖励。

五、工作要求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并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竞赛,已成为全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参赛作品最多、竞争最激烈的大学生创业赛事,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激烈的竞争力,对参赛作品和团队表现具有极高的要求,为在国赛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现提出如下要求:

1.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广泛动员、深入挖掘优秀项目参与赛事,确保本届“创青春”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

2.各级共青团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优势,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学生会组织及创新创业学生社团的指导,广泛宣传动员全校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有效依托学生组织,对大赛进行全方位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积极的办赛导向。

请各单位于2018年2月25日前将遴选出的作品申报表(含商业计划书)、作品汇总表纸质版各一式三份,报院团委(屯溪路校区格物楼319室)。

联系人:吴其林,电话:0551-62901327

  

  

机械工程学院  

2018年1月16日 

阅读 7738 次数